电话:+86-028-85677232
+86-13709007849
传真:+86-028-85677232
网址:http://www.chinabuffetmequon.com
E-mail:13709007849@163.com
weitoujing@gmail.com
[转]汽车自动驾驶之激光雷达及其代表厂商分析
来源:本站 浏览次数: 时间:2016-05-09 17:01:40
2016-04-09 00:12:00 来源: 搜狐
自动驾驶是很多爱车人士一直关注着的焦点,然而大家知道吗?汽车自动驾驶离不开激光雷达,用激光雷达看世界,效果好比近视戴上了合适的眼镜。今天小编就来介绍自动驾驶的“近视眼镜”——激光雷达。
激光雷达LiDAR的全称为Light Detectionand Ranging激光探测和测距。其正好与雷达Radar的定义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无线电探测和测距相对应。
激光雷达的原理与雷达原理相似,使用的技术是飞行时间(TOF,Time of Flight)。简而言之,就是根据激光遇到障碍后的折返时间,计算目标与自己的相对距离。不过据业内人士介绍,激光光束与声波相比更加聚拢,因此可以准 确测量视场中物体轮廓边沿与设备间的相对距离,这些轮廓信息组成所谓的点云并绘制出3D环境地图,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别。
接下来就说说研发激光雷达的代表企业:
1、Velodyne
Velodyne是一家硅谷公司。在参加了两届DARPA无人驾驶汽车挑战赛后,2007年开始专注研究激光雷达,用一款Velodyne 64线进入360°高性能激光雷达领域。于是就有了2011年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湾区测试时,吸引人们目光的“大花盆”。
在今年的CES上,Velodyne 公司借着福特的展台,展示了他们最新的产品:「Solid-StateHybrid Ultra Puck Auto」激光雷达——像冰球一样的小圆饼。他们刚刚拿到福特的订单,为福特供应最新的 Puck Auto。它是 Velodyne 基于第三代自动驾驶平台打造的,可以看作是现款 VLP-16 的升级款,它采用 32 线配备,扫描范围可达 200 米,基本能满足大多数自动驾驶场景所需。
此前Velodyne 有 3 款激光雷达产品,它们可以在机器人、无人机、安防等领域使用,而这次的 Puck Auto「专供」汽车制造商。
因为 Puck Auto 具有「小、轻」的特点,它完全可以整合在后视镜的位置。目前福特 Fusion 在车顶安装了 4 个雷达,使用了 Puck Auto 之后,只需要两个。
2、Ibeo
Ibeo是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公司,2000年被传感器制造商Sick AG收购。2000年至2008年研发了激光扫描技术、并且开始了若干自动驾驶项目的尝试。公司和欧洲委员会共同研发了十字路口安全的驾驶辅助产品,在全 球范围售卖。2009年公司脱离Sick AG独立,2010年和法雷奥合作开始量产可用于汽车的产品ScaLa。
目前已有的Ibeo全自动驾驶测试车上,常用的多点布局组合是miniLUX和LUX两款产品。
3、Quanergy
Quanergy 是一家成立了三年的公司,在今年的CES上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:S2。号称是世界上第一款固态激光雷达。从外观来看,S3 是个黑色长方体,内部无任何转动机构。它可以放在手上,大小和 Puck Auto 算是打了个平手。它的参数是8 线,探测范围为 10 厘米-150 米。
而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价格特别便宜,此前报道中,他们的 CTO Jeff Owens 说每台成本在 200 美元。在此次 CES 上,Quanergy 相关负责人向 GeekCar 透露,如果订货量是一万台,那每部产品成本有望控制在 100 美元以下,但是量产得再等两年。
如此便宜的价格,Quanergy给出的答案是“相控阵激光雷达技术”。抛去传统激光雷达昂贵的旋转部件。用电子扫描代替机械部件,采用集成电路上的小镜子扫描各个方向,然后输出车辆周围的3D图像。创始人Dr.Louay Eldada对具体技术三缄其口,只表示核心技术是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。
最近,福特汽车公司也表示了计划进一步加快自动驾驶汽车研发进程,并将推出搭载Velodyne公司最新传感器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。
今年该公司将新增20辆Fusion(美版蒙迪欧)混合动力车用于在加利福尼亚州、亚利桑那州和密歇根州完成自动驾驶测试,这也使得其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规模达到30辆,大约是之前的三倍,同时这一数目也领先于其它车企。
福特还为其自动驾驶汽车配备了更先进的激光雷达传感器,该传感器由美国Velodyne公司提供,被称作“固态混合超级冰球”(Solid-State Hybrid Ultra PUCK Auto),因尺寸和外形类似冰球而得名。
因此,小编看来,随着自动驾驶概念的普及,很多厂商从当前的辅助驾驶系统过渡到半自动驾驶和自动驾驶,势必需要多种视觉与感知技术结合发展。